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銀發風采 >> 流金歲月 >> 正文

聽他們講青春奮鬥故事|高忠信:讀書改變命運,知識改變人生

發布者: [發表時間]:2022-06-27 [來源]: [浏覽次數]:

編者按

為迎接黨的二十大,結合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我校離退休教職工将以豐富的人生經曆為主線為廣大青年開講青春奮鬥的故事。離退休老師們不僅親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曆史進程,更是時代進步的見證者、實踐者和推動者,相信他們豐富的人生經曆,是給青年大學生最好的勉勵與啟示。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青春奮鬥故事吧。

高忠信,男,漢族,中共黨員。1957年生,江蘇蘇州人。1970年-1978年蘇北農村插隊落戶。1978年-1982年,原江蘇師範學院外語系英語教育專業學生(本科)。1992年調入原鐵道師範學院外語系。2000年-2005年,外語系大學英語教研室主任。2017年退休。

讀書改變命運,知識改變人生

1970年,我才13歲,全家下放農村插隊落戶。父母賤賣了當時家裡唯一值錢的一套紅木家具,補貼生活。因為失去了工資收入,父母僅能通過參加田間勞動,掙取數量有限的工分來養家糊口,其艱辛可想而知。相反,還未懂事的我,卻異常激動,因為我不用讀書,也沒有作業,當時“讀書無用論”曾盛及一時,我整天與同學打鬧玩耍。幸運的是,我哥特别愛學習,他語文功底特好,還會畫畫寫字等。不僅如此,他還饒有興趣,用僅有的一點零花錢,買了一台半導體收音機,開始收聽電台的英語教學課程。出于對收音機的好奇,我也跟着他一起湊熱鬧。“無心插柳,柳成蔭”我越學越放不下手。從此便與英語結下了一輩子的不解之緣。想想一個從不愛學習的人,竟從江蘇人民廣播電台的英語初級、中級、高級,學到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的進修教程,完全因為是好奇,再是堅持,數年如一日,從不間斷,從而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由此也改變了我的人生。

1977年高考制度恢複,1978年我考上了大學,讀的就是英語。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我是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被錄取的。成績是相對的。進了大學以後,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學生全部來自各行各業,許多同學都是從工作崗位上考進來的,個個都是“學霸”。相比而言,僅靠自學的我就是個“學渣”。可想而知,當時的壓力有多大。既然如此,也就隻有“華山一條路”了。大學四年,基本就是教室、圖書館、操場、食堂和宿舍。生活方面,校門基本不出,衣服從未添過,生活儉樸,全靠每月4元的助學金,倒也樂在其中。學習方面,聽說讀寫譯,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從早到晚,春夏秋冬,“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真叫一個忙字,但忙的倒也不亦樂乎。以前老覺得讀書無用,而大學時才方知“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古訓。記得有次舅舅新婚辦喜酒,這是大事,一定要參加,不可推脫。可宴席中,一想到第二天早上要上課,就怎麼也坐不住了,招呼過後,提前匆匆趕回學校。

在蘇州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工作期間,印象最深的是我在科研方面取得的一些進步。記得當時我給自己定了個要求,工作再忙,每周也必須抽空到資料室坐半小時。每個月新到的期刊,必須要一一過目,做到心中有數。一些重要的過期期刊,一些重要的文章,我會一一複印。凡是好文章,我不僅特别關注它的内容,還認真研究它的寫作思路、方法、框架和結構,甚至還有它的格式等等。這樣再結合課堂實踐,通過理論的引領,努力拓展教學空間,同時寫出相對高質量的文章。

高老師寄語:你可以不優秀,但你一定要保持努力。而讀書是門檻最低的投資,也是門檻最低的高貴。書沒有讀完的那一天。讀書獲得的知識能使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You are my sunshine,my only sunshine.

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ay.

You’ll never know how much I love you.

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

(本文轉自2022年6月24日微信公衆号“蘇科大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