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迎接黨的二十大,結合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我校離退休教職工将以豐富的人生經曆為主線為廣大青年開講青春奮鬥的故事。離退休老師們不僅親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曆史進程,更是時代進步的見證者、實踐者和推動者,相信他們豐富的人生經曆,是給青年大學生最好的勉勵與啟示。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青春奮鬥故事吧。

沈達峰,男,漢族,中共黨員。1942年生,浙江慈溪人。1958-1964年,同濟大學路橋系學生。1981.5-1983.6,瑞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教育部公派留學生。1991.10-1992-4,瑞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客座研究員。1990-2003年,蘇州城建環保學院,城建系副主任,教務處處長,副院長。2003年退休,曾任校教學督導組副組長,現任校關工委常務副主任。
出國增才幹,回家報桑梓
彈指一揮間,30年過去。30年前,我應瑞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結構工程系主任Bo Edlund的邀請,于1991年10月去該校參加“瑞典鐵路鋼橋裂縫分析”的科研工作。那次去瑞典是我第五次跨出中國國門,每當飛機從首都國際機場拔地而起,飛向異國它鄉的時候,我心中有說不盡的眷戀。不容諱言,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當時我國的科學技術總體水平還比較落後,正是為了盡快地改變中國目前的落後狀況,國家在财力并不富裕的情況下,派出了一批又一批人員出國學習,我也正是抱着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回國報效國家的信念,離開生我養我的中華大地。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位于瑞典西海岸的哥德堡。到瑞典的第二天我就到學校開始工作,碰到的一個困難是如何用計算機。阿波羅工作站是當時常用機型,而我在國内沒有使用過。憑借以往所掌握的計算機知識,我刻苦學習,沒有節假日,每天在計算機前工作時間超過十個小時。晚上做夢都在思考白天所遇到的問題,有好幾次,半夜我在夢裡想到了問題出在哪裡?就立即起床,去學校修改程序,真的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就這樣,我度過了許多不眠之夜,終于在很短時間内就熟練的使用阿波羅工作站。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思考,我用有限單元法編程,對鋼橋進行受力分析,畫出了橋梁變形圖,找出了鋼橋開裂的原因,根據計算分析結果,提出了解決裂縫開裂的方案,教授對我在如此短的時間内所取得的結果非常滿意。科研課題的委托單位,瑞典鐵路局也對結果非常滿意并進行實施。回國後,我将在瑞典的研究成果撰寫成論文,” Fatigue Cracking in a Steel Railway Bridge”,發表在國際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IABSE〕會刊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SEI Volume7,Number2, 1997年5月〕。

那段時間是我人生收獲的一大筆财富。這種千金難買的學習經曆為我日後的科研奠定了基礎。同學們,學習是終身的,即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要不斷刻苦學習,努力掌握新的科學技術,跟上時代發展的節拍。我們出國是為了學習,是為了提升自己的閱曆和知識水平,是為了報國,是為了學成回國以後更好的為我們國家作貢獻。同學們要永遠記住:中國的山山水水養育了我們,作為中國人,960萬平方公裡的中國永遠是我們的家,為黨盡忠,為國效力是我們畢生的追求。

沈老師寄語: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為已任,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内心感應時代脈搏,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做一個無愧于時代,無愧于國家的接班人和建設者。
(本文轉自2022年5月8日微信公衆号“蘇科大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