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銀發風采 >> 銀發生輝 >> 正文

袁成亮教授:做弘揚吳地文化藝術與紅色精神的踐行者

發布者:liuwenqin [發表時間]:2024-04-16 [來源]: [浏覽次數]:

袁成亮教授,1963年12月生,江蘇溧陽人,中共黨員,1990年畢業于蘇州大學,獲曆史學碩士學位。退休前為蘇州科技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中共黨史、近現代中外關系史、中國文化藝術史、蘇州曆史文化教學與研究,主要著有《走向盧溝橋事變之路:1927-1937年中日關系》《日本軍國主義與中日戰争研究》《校園芳菲》《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傳》《淩虛傳》等。在《當代中國史研究》《社會科學輯刊》《安徽史學》等各類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在《傳記文學》《名人傳記》等刊物發表文學作品百萬餘字,部分作品為《新華文摘》《光明日報》等刊物轉載。長期工作于高校,曆任馬列教研室主任、政教專業主任、人文分院黨總支副書記、人事處副處長、曆史系副主任等職。曾獲鐵道部“全路新長征突擊手”“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蘇州市首屆跨世紀人才”等。現為蘇州市姑蘇區文旅創新産業商會理事、蘇州梅花塢藝術館館長,系江蘇省中共黨史學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蘇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蘇州市曆史文化研究會會員。

(袁成亮教授個人生活照)

袁成亮教授在學術研究與教學之餘,長期緻力于蘇州曆史文化傳播與黨史教育活動,在太湖西山創辦了袁成亮文化藝術傳播工作室、黨建文化工作室與梅花塢藝術館。





( 梅花塢藝術館 )







蘇州地處太湖之濱,風景優美,物産豐富,人傑地靈,有“人間天堂”之美譽。自古以來,蘇州就以其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成就了刺繡、玉雕、昆曲、評彈、吳門畫派等衆多本土藝術的輝煌。改革開放以來,随着蘇州經濟的快速發展,蘇州文化藝術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廣大藝術工作者在繼承傳統文化基礎上不斷創新,在蘇州文化藝術史上留下了濃抹重彩的一筆,而作為這些輝煌藝術的創造者自然也成為袁成亮教授關注的重點。

蘇州文人們是很注重閑賞,講究品位,追求格調的。他們居住的地方大多是麻石小巷,平日裡也是深入簡出。數十年來,袁成亮教授走街串巷,去尋訪那一個個小巷深處的文化名人,也在尋訪過往的一段曆史。“姑蘇人家盡枕河,小巷名流多”,殘粒園的吳養木、半蓮巷的蔣風白、桃花塢的淩虛、環秀山莊的顧文霞,落瓜橋畔的王金山,蘇州大街小巷處處留下了他的身影。而随着時間的推移,袁成亮教授采訪的文化名人也越來越多,足迹也從城内拓展到了鄉鎮,太倉浏河物理學家吳健雄、陽澄湖畔蘇派磚雕家劉一鳴、舟山村核雕名家鐘年福、鎮湖蘇繡藝術家姚建萍、香山古建築專家薛福鑫,範圍也涵蓋了科學家、體育家、文學家、工藝美術家等許多領域。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袁成亮教授深深體會到了蘇州這座城市豐富的文化底蘊。平日裡深入簡出的許多小巷及鄉野名流鮮為人知的人生曆程及趣聞轶事也随着他采寫的文章走出小巷,為世人所熟知。

(采寫上世紀三十年代我國短跑名将程金冠時合影,程金冠曾參加1936年柏林奧運會,解放後任蘇鐵師附中體育教師。)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袁成亮教授奔走在吳中大地上,筆耕不止,撰寫蘇州各行各業名家達數百人之多。其中重要篇章有《太湖望族-吳健雄家族》《程金冠與1936年柏林奧運會》《絲路漫漫創大業—訪古絲綢複制專家錢小萍》《吳濃軟語最入耳—訪著名評彈表演藝術家邢晏芝》《蘇繡大師顧文霞的藝術人生》《他為四代領導人做衣服—記中南海服裝大師田阿桐》《木機聲聲譜新曲—記缂絲大王王金山》《鐘情山水泉石知己一訪香山幫古建專家薛福鑫》《舟山核雕第一人—記核雕大師鐘年福》《雕塑人生—訪雕像藝術家朱文茜》《一針一線總關情—記蘇繡大師顧文霞》《德藝雙馨樓浩白》《粉畫巨子杭鳴時》《賀野與他的藝術人生》《吳門畫壇新氣象—張繼馨先生與他的花鳥畫藝術創作》等,上述文章在《傳記文學》《名人傳記》《光明日報》《蘇州雜志》等衆多刊物及網站發表後受到讀者好評。

(采寫杭鳴時教授時合影)

(與雕塑大師錢紹武合影)

(與文物鑒定專家蔡國聲合影)

采寫吳門女畫家、蘇州市關工委主任周彩寶時合影)

(與核雕大師鐘年福合影)

(與香山幫古建大師薛福鑫合影)

為使更多的人感受吳地文化藝術在新時代的傳承和發展,體會吳門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袁成亮教授在太湖西山建立了自己的文化藝術傳播工作室與梅花塢藝術館。梅花塢藝術館系姑蘇區文旅創新商會理事單位,坐落于西山島林屋洞景區西側梅花塢商業街區,集展覽展示、學術研究、公共教育、文化藝術交流等功能于一體。常年舉辦或承辦藝術展覽、學術交流及各類團建活動,為太湖西山生态島文化藝術發展與繁榮增添了新的活力和亮點。館内陳列袁成亮教授收藏的名家作品涵蓋了吳門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同時也有一些外地知名藝術家作品。梅花塢藝術館成立來,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成為傳播蘇州文化藝術的一個重要平台。2020年10月,袁成亮教授文化藝術傳播工作室榮獲第三屆太湖公共藝術節“機構創意大獎”。

榮獲第三屆太湖公共藝術節“機構創意大獎”


除了建工作室與藝術館之外,袁成亮教授還通過多種形式來宣傳蘇州文化藝術,他常年帶本科生、研究生尋訪文化藝術名家,親身體驗藝術大師的精湛技藝,對于提高學生文化藝術修養起了重要作用。他開設的《中國藝術十二講》《中國藝術文化史》《藝術鑒賞》《新中國電影經典創作與欣賞》《中國美術史》《蘇州文化藝術專題》等課程也受到學生的好評。他還應蘇州廣電總台之邀,先後參與《青幫大亨黃金榮》《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女主角殷明珠》《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影星夏夢》《張學良與蘇州名士蔣士雲》《沈從文與蘇州張家四小姐》《宋子文與蘇州盛家四小姐》等多部電視片的錄制,這些節目在蘇州廣電總台播出後,受到廣大觀衆的歡迎。





作為一名黨史工作者,袁成亮教授長期緻力于黨史研究與教育活動,現為江蘇省中共黨史學會會員、蘇州科技大學黨史宣講團成員。他所采寫《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誕生記》《紅色經典紅燈記誕生始末》《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誕生記》《從歌劇到舞劇白毛女的變遷》《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誕生記》《電影劉三姐誕生的幕後故事》《電影李雙雙誕生記》《電影閃閃的紅星誕生記》《國歌義勇軍誕生記》《大型聲樂套曲長征組歌誕生記》《董希文與油畫開國大典》等百餘篇關于紅色經典系列文章,其内容也涵蓋了戲劇、電影、音樂、美術等多個領域。這些關于紅色經典文章在《大衆電影》《音樂生活》《百年潮》《黨史博覽》《寶雞日報》(連載)《揚子晚報》《新民晚報》等刊物發表後,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好評,并被許多報刊及網站轉載或連載。

為弘揚黨建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近年來袁成亮教授在校内及蘇州職工文化大講堂、蘇州市交通運輸局、蘇州市軌交公司、蘇州工業園區水務局、蘇州新區稅務局等校外單位作《中國共産黨踐行黨建精神的曆史擔當》《中國共産黨百年反腐倡廉曆史與經驗》《中國共産黨與中國式現代化之路》《感悟二十大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奮鬥的青春最美麗-中國青年踐行黨建精神的曆史足迹》等十餘個專題六十餘場黨史講座,講課内容既有曆史視野,又有現實維度;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深度;既有深刻立意,又有鮮活案例;深入淺出,圖文并茂,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極具感染力,對受衆來說也是一場生動的黨課、一次精神的洗禮。

(蘇州市工人文化宮職工文化大講堂作曆史文化講座)

(我校離退處“銀齡藝趣”小組參觀梅花塢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