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精神在他身上閃光”
——湯德承幫困助殘事迹感人
湯德承原是蘇州科技學院教工,2000年退休後,一直在他居住的觀前街道北寺塔社區幫困助殘,當地居民們說他就是一個活雷鋒……
今年77歲的張樹菁是單身孤老,常年體弱多病,生活很難自理。湯老師和愛人王小珠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起就一直關心、幫助他:老張不善家務,湯老師經常叫愛人燒一些可口的飯菜送過去;每到換季的時候,湯老師就把應季的衣服給老張送去,把換下的拿回來洗幹淨收藏好;老張每次去醫院,都由湯老師陪同,有時他在上海鐵路醫院住院,湯老師也會抽時間和愛人一起去探望。
2008年9月,老張肺氣腫舊病複發,湯老師把老張送到醫院。在老張住院一個多月時間裡,湯老師兩口子天天都來看望他,給他送來他愛喝的雞湯或骨頭湯,和醫生溝通治療情況。醫生和護士甚至以為他是老張的侄子。
今年2月的一天,老張突然覺得自己的右手和右腳都不能動了。湯老師把他送到醫院一查,是腦梗,由于送得及時,經醫生全力搶救,病情得到控制。出院後湯老師想把老張送到醫療條件較好的市紅十字老年康複醫院。老張不肯去,他擔心康複醫院出來後,老年公寓不收他。湯老師說,到時老年公寓不收,你就住到我們家來,老張這才同意住進康複醫院。
今年3月,老張的腦梗再度複發,湯老師叫了救護車把老張送到醫院搶救。幾天後,老張奇迹般蘇醒過來, 他老淚縱橫,拉着湯老師的手,不停地哽咽道:我沒有親人,你們幫我幾十年,我們相聚的日子不多了,但願來世有緣,我再報答你們……他病情不穩定,心态也不好,不肯進食,求醫生讓他“安樂死”。湯老師夫婦一遍遍安慰他、開導他,又請專家來為他做心理輔導,終于打開了他的心結。出院後,湯老師夫婦為他聯系了治療和康複條件更好的九龍醫院,盡管來回一次要花3個多小時,但湯老師夫婦仍然堅持每天去看他。
北寺塔社區有位74歲的趙老師,患有心髒病, 2005年還動過大手術,妻子和兒子都患有嚴重的精神病,每月醫藥費就要1000多元。2006年2月,妻子患鼻咽癌,以後連續住院8次,花去15萬多元。此時,全家一日三餐都成了大問題,趙老師心力交瘁,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了。
這期間,湯德承經常到趙老師家,問寒問暖,送去一些生活用品,到醫院看望病人,向醫生了解治療情況。他對趙老師說,隻要我在,就一定會想辦法給你解決困難。2008年3月20日,趙老師的妻子出院,需付8000多元出院費,可趙老師身無分文,急得團團轉。這時候,湯老師找到了醫院領導,反複向他們說明情況,結果醫院破例同意免除部分費用,剩餘部分分期付款。湯老師多次在觀前街道、平江區政府、平江區殘聯、蘇州市殘聯、科技學院間奔走呼号,滿含淚水向各有關方面一遍又一遍地反映趙老師的家庭情況,讓他們到趙老師家看看。趙老師家的不幸因此受到廣泛的同情和關注,湯老師的熱心和執着也博得大家的交口稱贊:平江區區長親自上門慰問,平江區民政局一次性補助3000元,社區、學院以及學院工會也送來慰問金及各種生活用品……趙老師一顆冰冷的心逐漸複蘇,他感受到了溫暖,看到了希望,恢複了生活的勇氣。2008年5月,來蘇檢查工作的全國殘聯領導對湯老師熱心為殘疾人服務的精神由衷贊賞。
湯德承1960年因公負傷,造成右手肢體三級殘疾,他說,我也是殘疾人,我更深知殘疾人渴望得到社會的關愛和幫助。湯老師多次從學院離退休人員中為街道、社區殘疾人募集生活用品,甚至把自己正用着的衣物也拿出來分給他們。他還不辭辛苦,四處打聽,找熟人幫忙,為殘疾人孤兒小莊、智障殘疾人小強找到了工作,使他們不僅有一份固定的收入,而且有了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湯德承老師現在是北寺塔社區居民委員會委員、北寺塔社區殘疾人專職委員。幾年來,他走訪了全社區一百多名殘疾人家庭,分發材料,了解情況,解決困難,幫助他們康複訓練。他說,我年齡還不算大,身體也還可以,要繼續為困難群衆和殘疾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